Monday, April 27, 2015

要幾「騎呢」,當然可以有幾「騎呢」!



打從復活節長假期之後,香港經歷幾件令人既驚且喜的事,除了側聞身邊一位朋友一週內因買賣股票而賺取了一部全新「波子」價錢的回報、有男子假冒醫生在醫院看症、還有就是 90 後女生 Whatsapp 辭職要求補薪等等的報導,真是一日唔死都有新聞。

 

90 後女生 Whatsapp 辭職事件,最近在中環一間甲級商廈裡的咖啡店正在跟一位當 HR高層的客戶會面時,我不小心聽到隔鄰有兩位年輕人正在互吐苦水, 吓,做會計?好多OT唧!做醫生?要讀成世書㗎喎!做 i-bank?份工好無保障嘅!咁做咩?都未知㗎,邊做邊揾囉!」當時我在想,他們所說「邊做邊揾」的意思究竟是「邊做邊揾」一份工、「邊做邊揾」他們的終極事業、還是「邊做邊揾」他們迷失了的「自己」?當我想着想着之際,他們走後,我的客戶跟我說,她在工作裡也有不少年輕員工也像他們一樣,他們未必有明確目標想要些什麼,但卻有很多不想要的東西。所以他們公司要不斷招募新員工,因為他們流失量一直處於高位 (哈哈,當然我即時建議她考慮找我們去幫他們公司設計一些如何留住和推動員工的課程吧!)

 

可能因為自己教授NLP多年的緣故,我總覺得事情不會是那麼壞,總會有多角度能多面睇也總有方法去處理它的。我本人認為在新聞所報導出來的又或者我們所遇到的「騎呢」個案只是整體中的個別例子 (exception) 而非規範性 (norm) 的情況。舉個例子,最近我再次為香港管理專業協會一年一度所舉辦的傑出銷售員獎作評判,比賽面試那天我親眼目睹的就是一班充滿活力、有心想做好一件事、能盡力去表現自己所長的年輕新世代。

 

所以,不論你是否如我一樣是一個「希望給予者」(Hope Giver) 也好,當職場裡有不少管理階層正擔心年輕一代能否成功接棒成為我們社會的棟樑,或慨嘆他們不願意涯苦的同時,對於一班大多還未「揾到」自己、還在習慣遵守由年長一輩所訂下的職場遊戲規則的一群職場 i-世代能給予多一點包容、多一些時間、多一些教導?

 

 

轉載自《CThr.hk 中環教室, 23 April 2015

Saturday, April 18, 2015

如何才能做到「心中富有」


 

前一輪某大銀行又發佈了他們一年一度的香港千萬富翁人數,原來為數不少,而最年輕的也不過是三十出頭。還不是太遙遠的過去能夠成為百萬富翁已是很了不起的事,但今時今日坐擁百萬資產不單大有人在,若在中學同學聚會說起自己擁有大約一百萬資產左右還好可能會比舊同學笑你原來這麼窮呢!好不無奈。

 

最近一齣《五個小孩的校長》固然令很多觀眾感動流淚。呂麗紅校長的故事固然令人尊敬,但電影最令我側目反而是開頭那些貴族學校小朋友們只得果四五歲人仔便已經要學不同語言,父母之間不斷隔空透過小孩比試廝殺,好不精彩。

 

人在於世,有目標是好事;人與人之間有良性競爭也是令人進步的動力。但是在我們所身處的香港,要成功除了每天不斷地跟別人比較、硬要讓自己活得比別人好以外,我們還有甚麼是值得把自己的焦點集中的呢?

 

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但眼見身邊的人,雖然他們絕大部分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他們很多都不是太快樂。他們雖然可能已經是有樓人士,但卻覺得需要住在住半山先算入門基本; 又或者他們有儲蓄不特止,還要是有閒錢到要揾地方使先得;又或者他們有份高薪厚職的筍工不特止,還要是唔多使做才勉強算叫做可以接受到。

 

一個人究竟要去到一個甚麼的位置、擁有一個甚麼的身家數目才算是成功?其實要為「成功」作一個統一的定義是不可能的。儘然社會訂下很多的標準,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聆聽自己內在聲音的空間和能力,讓我們能認清甚麼對自己是最重要的。而這正正是NLP的其中一個最大的功能。

最近看畢EQ 作者 Daniel Goleman 的最新著作 Focus,當中他問了讀者一條令我深思了好一會的問題:「倘若你想獲得成就的事都如你所願通通做到的話,那十年後你估計你會做着甚麼工作、活着一個怎麼樣的人生呢?」要成功和開心,不論目標也好、夢想也好、物質也好,最重要是得到那些東西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在價值。

 

但我又認為,要令自己活得快樂和成功其實可以更簡單。方法就是給自己一些簡單的目標去達標。這些目標包括每天找三件讓你感恩的事情;又或者是努力讓自己過好今天;又可以是今天特地跟家人好好地食餐飯、傾場好偈。可能開心和成功就是這麼單純、簡單、易達得咗!

 

 

 

轉載自《CThr.hk 中環教室, 9 April 2015

Wednesday, April 1, 2015

人類何其渺小,何須那樣執著?


 

我自小已是一個電影迷。就像在剛過去的第八十七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所提名的八齣最佳電影中,我已看了六齣,而這個星期我會再看餘下的兩齣。不過,今年最令跟我年紀相若的男生期待的其中一齣電影,相信必然是《星球大戰》第七集。預告片見街僅一個星期,點擊率已超過七千二百萬人次。一句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已令萬千星迷絕對期待。可見人們對自己一知半解、似近還遠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和希冀。
 

最近明珠台在星期三晚正播放一套關於太空和人類進化的節目---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在第一集中,它很簡單有效地把宇宙的形成濃縮為一個三百六十五日的宇宙日曆 (Cosmic Calendar) 。在宇宙日曆裡,每一天相等於地球的四千萬年;一個月相等於地球的十億萬年的光景。由一月一日宇宙大爆發開始,太陽和地球是在八月三十一日和九月廿一日才形成,而我們人類只是在宇宙日曆裡的最後一日的最後數秒被進化出來。

 

當我們知道宇宙已存在了一百三十八億萬年,而我們人類卻只有數千萬年歷史,再加上我們對宇宙間的一切尚有無數個未知的同時,我會想,我們其實是何其渺小?!過去十年間,我們身處的地方就是越來越多爭坳,最無奈的是不單為己欲而坳,而是為了連自己都不知為乜或根本自己都知道沒結果的東西而喋喋不休、沒完沒了地爭坳下去。

 

有時當我們明白自己的渺小,每天有著這麼的不知,我們又何必再需要這樣執著?我們若能放下自己的自高自大(big self-ego),能多從對方的立場去思考的話,我們就能放下執著,海闊天空。我總認為,每個地方、每個對方都總有他們可愛的地方,分別是你是用一個甚麼的視窗和心態去看我們這個依舊美麗的世界吧!

 

 

 

 
轉載自《CThr.hk 中環教室, 26 March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