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潮流興懷舊:荔園重臨、黑膠唱片重新流行、還有越做越有的《Sunday靚聲王》。到底我們身處的年代是一個進步的年代,抑或是懷緬過去常陶醉?
我的學生真的很有我心,因為他們知道我經常需要收集一些新的教學題材,所以他們每次見到一些有趣或相關性的資料都會主動提供給我。前兩天我便收到一條相關短片,是講述一家人正在非常嚴肅、禮貌周周地在家的一張長檯進餐的時候,父親不小心把叉子丟掉在地上。正當他袱身落檯底執拾叉子的時候,他的太太和兩名孩子即時拿起手機瘋狂、飛快地打信息
(messaging)。當父親執起叉子回到餐檯的時候,大家又好似若無其事繼續進餐。 如事者這情景重複了數次,到最後一次父親袱身落檯底執拾叉子的時候,觀眾才發現,原來父親是有意把叉子丟掉,方能夠讓他自己在檯底打電話信息!
時代實在變得好快。在這個手機年代,我們不單變成低頭族,我們更要求所有東西都要即時。正因為所有東西我們都要即食,所以需要我們花心思、用腦、用時間和自己努力的機會都寄望可以省略。久而久之,我們對人對事會變得越來越麻木不仁和沒有耐性。
最近因為跟
Kornerstone 和四位新晉NLP培訓師一起舉辦一個專為大學生作焦點的NLP課程,所以接觸不少的年輕一代去多了解他們。當我們問他們對個課程有什麼要求和期望時,他們大都說希望課程可給予他們多一些入職和面試的貼士,也希望可能有多些筆記以供參考。有趣的是,他們當中沒有一位說希望課程裡能夠有多一些練習、團體分享和我們可以多給他們回饋。回想自己當年年少的時候,有一次有數位在職多年的嘉賓來我們的學校演說和跟我們作小組討論。因為機會難得,所以我很專心聆聽,也爭取機會多發問、多表達。在討論快完結的時候,嘉賓問我們還有甚麼問題的時候,我舉手問他可否給我們一些回饋,好讓我們能作出相應的改進。但時移勢逆,我們作為講者相對比較休閒和單向,但同時我們既要花心思去令他們能集中精神坐足全程,又要先預備一些問題去問自己然後再自己作答才能令整個流程看起來夠豐富、夠「精采」。
最近很喜歡羅力威的新歌《聽電台的人》。歌曲所表達的信息是當大家今時今日會在互聯網買或下載歌曲的年代,試問還有多少人會在電台播歌時把握機會把歌曲錄下來,甚至還有幾多人會聽收音機?
老實講,我都認為聽收音機的確是頗
old school,但卻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情操的事。時代進化,無可避免。但我們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節奏和模式,你我其實是有權選擇的。
有說小朋友十歲前,只要有鞋着出街,可以見到爸爸、媽媽跟自己在一起,便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刻。原來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所以能力範圍下,我會爭取最多的時間跟太太和仔仔一起慢活,將一些
old school 的東西分享給仔仔,希望他在時代巨輪下能開心快樂地成長。
羅力威, 《聽電台的人》
轉載自《CThr.hk
中環教室, 16
July 2015》
|